https://s0.ifengimg.com/2018/02/01/fangchan_d0c0fd07.png
全民参与 苏州筑起古城立体“保护网” - 凤凰网房产苏州
来源:苏州日报□苏报记者朱雪芬管有明3月1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suzhou.ihouse.ifeng.com/news/2018_03_05-51397279_0.shtml

全民参与 苏州筑起古城立体“保护网”

凤凰网房产苏州站
2018-03-05 11:12

来源:苏州日报

□苏报记者朱雪芬管有明

3月1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当天,一支拥有50名成员的“社区宝藏守护者联盟”居民志愿者团队在葑门片区(双塔街道)定慧寺巷社区正式成立,这群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社区范围内的历史遗迹和古城文脉。

法规体系统领古城保护,“法治化”助推古城保护翻开新篇章。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夏健认为,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苏州古城保护将加速驶入“快车道”。而有着系统化的法规保障、科学严谨的保护方式,再加上全民参与的热情,活化“古城”,姑苏人正在努力绘就一幅全新“姑苏繁华图”。

法规体系统领古城保护

“法治化”助推古城保护翻开新篇章

苏州古城,既承载当今社会各种功能,又要实施全面保护风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化将翻开保护工作全新篇章。

同时也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院长的夏健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条例》的起草工作。他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姑苏城千百年来的风雅与古韵让南来北往的游客常常为之倾倒,一部系统而全面的法规则为千年古城延续了风雅与文脉。作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的古城保护已走过三十多年。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城,苏州一直在努力,特别是2012年成立的姑苏区更是备受关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经验”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肯定和赞誉,与此同时,古城保护也面临新的挑战。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姑苏区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应为全国古城保护工作做出示范,甚至对世界范围内的古城保护也要起到引领作用。

夏健告诉记者,2014年,两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古城保护立法的建议。也就在那一年,他接受了相关部门的委托,就古城保护立法进行前期研究。2015年,他和他的团队就完成了古城保护立法的初步报告。这份报告共涉及两部分,一是三个调研分析报告,涉及国内、国际和苏州三方面;二是十个专题研究报告,并提出了法规的大纲。

2016年,苏州古城保护正式纳入立法计划。这是苏州历史上首次就古城保护专门起草法规。当年七八月份,夏健再次接受委托,起草法规的相关内容。夏健说,也就是从那时起,苏州古城保护立法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去年10月23日,苏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去年12月2日批准,自2018年3月1日实施。

《条例》共有六章、四十九条。

“这部法规从保护规划、保护内容和要求、保护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觉得,它主要明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用的范围以及现在就能做的事;二是如何管理并通过管理,做好相关工作。”夏健说,姑苏区是国家首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建筑、古桥、古井等古构筑物,在全国乃至在国际范围内享有重要地位。而面广量大的名城保护工作,亟须统领性的法规进行引导和推动。近年来,苏州相继制定出台了城乡规划、古建筑保护、园林保护、河道管理、古树名木保护、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规范古城保护提供法制保障。但这些都是条线上的法规,或者说是纵向的法规,没有统在一起,平时各部门往往是各走各的。因此,在推进古城保护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也迫切需要一部横向统筹性的法规来指导。而随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夏健相信苏州在古城保护方面肯定能走上“快车道”。

姑苏区区长、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徐刚表示,《条例》对我市构建完整的古城保护法规体系起到统领作用,对更好地保护苏州古城历史格局、传统风貌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古城保护水平有着重要重义,为建成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建专家库摸底任务清单

古城保护科学谨慎有序推进

地处姑苏区十梓街116号(原56号)的顾廷龙故居,是苏州市首批古

建老宅的保护修缮试点工程之一。

原来在这里居住的居民搬迁完之后,将实施修缮。今年1月,双塔街道顾廷龙故居协议搬迁项目举行现场集中选房挂牌仪式,36户原顾廷龙故居的涉迁居民来到金秋家园,按照之前的抽签顺序完成选房挂牌工作。“原来住的是老房子,没有卫生间。新房都是高层,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阳台,各方面的采光、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参加选房的居民钱先生高兴地说。

为解决古城保护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制度掣肘,苏州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意见》,不仅调整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还规定每年专门设置2亿元用于古城保护,另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引导古城内产业转型升级。去年2月起,又推出了“六大工程”,也就是古城保护示范工程(平江片区)、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程、老旧区域环境改善提升工程、交通综合整治工程、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截污清水工程。顾廷龙故居的保护修缮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今年,这“六大工程”还将继续推进。

正是基于古城保护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如何有序而科学地推进古城保护则是摆在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古城保护不仅仅是建筑形态的保护,更需要的是文化的保护。”提起古城保护,阊门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曹原也有自己的思考,古城离不开人,保护古城更应该是“活化”古城。以辖区范围内桃花坞一期工程为例,除了古建古宅的修缮外,曹原考虑更多的是该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发展。自明清以来,桃花坞便是苏州传统手工艺集散地,这里云集了50多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和店铺,传统手工艺品有桃花坞木刻年画、刺绣、红木雕刻、制扇、制砚、灯彩等18种,也为苏州赢得了“中国手工艺之都”的地位。“古城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谈保护古城,一定离不开文化传承。”曹原觉得将该区域未来的业态定位为“文化、民俗”,着眼点就在传统“苏工苏作”上。“由政府做引导,结合古宅的保护利用,将传统的苏工苏作慢慢引入这里,抛砖引玉,让群众自发参与进来,带动街巷业态的调整。”曹原告诉记者,什么样的业态更适合古建古宅的保护,相信市场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姑苏区副区长徐本介绍,《条例》中有17处姑苏区政府“应当”的条款,“姑苏区在保护管理方面的责任重大。”接下来,他们将根据《条例》细则,建立任务清单,并加强名城保护专家库的建设。选聘在园林建筑、市政建设等方面的专家,做好古城保护项目的论证。抓好各街道规划师制度的落实,选聘相关专家、大学生、志愿者,建立健全每个街道1-3人的规划师队伍。同时,加强与规划部门的对接,收集整理辖区内历史地段的相关资料,逐步推进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保护对象普查,做好保护标志的设立工作。加快制订保护补偿办法与产业引导控制目录实施办法等。

走“活态保护”之路

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古城保护

“有了这部法规,苏州的古城保护必将进入新的阶段,也能更好地打造‘新天堂’。”不过,夏健同时表示,尽管有了法规,古城保护之路依旧不能松劲,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全民参与。对此,苏州文史专家徐刚毅非常赞同:“我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古城保护要走‘活态保护’之路,而这离不开居民的参与。”

事实上,家在古城的人们一直在做着这件事。道前社区是古城中老街巷、传统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至今仍保留着曹沧洲祠、桃园、沈瓞民故居、清微道院等十余处文保单位和控保建筑,另外还有苏式民居老宅、大院150多处,记录在档的古井126口。因此,这里是盘门片区古城保护项目实施的重点社区之一。道前社区党委书记陈戈意识到,古城保护是一项全社会的大工程。为此,社区全域动员按街巷进行分工,常态化实施古井保护、古街巷清洁志愿服务。

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一直开展的古井老井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已经从最初的清淤进入到了文化保护上,把社区的志愿者动员起来,为辖区内的24口古井老井制作档案。记者在社区看到了一份正在誊抄的档案:编号为21号的一口井,位于志恒里中,参数中包括了井深、井圈内外径等,还有三位老居民口述的背后故事。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告诉记者,这口井没有文字记载,为了弄清楚它的来历,志愿者们特意走访了居住在附近的多位

老居民,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到,

这口井建于1937年,至今有80多年了,是当时太和面粉厂老板开凿。除了走访老居民,社区还查阅平江地方志史等文献资料,核对居民口述内容的准确性,完善24口古井的档案。

古城保护条例施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激起大众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热情。为此,姑苏区启动“古城保护需要我”姑苏名城之窗志愿岗品牌服务行动,向全社会征集“我为古城做什么”金点子,号召全苏州的有识之士为古城保护出谋划策;通过“姑苏先锋志愿行动”,发动全区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站,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古城保护;通过文明单位联盟,发动所有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名城保护;通过志愿服务公益讲师团,对名城保护条例进行广泛宣传,呼吁更多市民行动起来,参与到古城一砖一瓦的保护行动中去。

记者获悉,除了民间自发保护古城的行动持续,古城保护司法新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姑苏区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古城保护司法新模式,成立古城保护司法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涉及园林、工艺美术、建筑、桑蚕丝绸、大运河、民俗、名人等十一大系列历史文化保护类案件,开辟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近期,他们还将正式推出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审判庭。这也是我国首个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审判庭。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产业 太和 社区 【责编】 夏梦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深圳13个房地产项目开展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新华社
00:39
市场
超40城支持住房“以旧换新”:“卖旧”仍是痛点,“换新”受量价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
00:38
市场
万科在多地迎来交付季 超预期兑现交出高分“答卷”
每日经济新闻
00:37
房企动态
保利发展:销售去化仍有压力 政策还有发力空间
中国房地产网
00:35
市场
超72亿元!神秘民企大华大手笔拿地
中国房地产网
00:35
市场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